「这也给他们蹭上了。」
陈梓妍都很无语。
「陈品河主演嘛,拿这个票房也不算什麽。」卢庆珍看陈梓妍气鼓鼓的,不禁笑着安慰,「而且,又不是首日破亿,靠着中秋放假,首日票房也才两千万多,这部电影的票房总共估计也就1亿出头了。」
「对一部文艺片来说,还不够好吗?」陈梓妍叹了口气,瘪着嘴,「我想上手段了。」
「上什麽手段?」卢庆珍说,「搞他?」
「嗯。」陈梓妍说,「他既然用这种手段搞《定风一号》,他难道觉得自己可以独善其身吗?」
卢庆珍:「那你准备怎麽搞?」
陈梓妍说:「很简单。」
-
——陈品河在《钢琴家》剧组耍大牌,整个剧组都围绕着他打转,服务他一个人。
——他在片场,频繁地改剧本,把很多角色的高光时刻,全部都改到了自己身上,所以,《钢琴家》成了他一个人的独角戏。
——这一次《钢琴家》在威尼斯拿奖,陈品河是最不高兴的那个人,他本来以为自己是能够拿最佳男演员的,然而,影片口碑争议如此之大的情况下,却是影片拿评审团特别奖。
——所谓评审团特别奖,就是评审团不想给奖,但是评审团主席特别想要给某个影片奖,就会给这样一个奖。
……
网络上,铺天盖地地出现了对陈品河的攻击。
并不是多麽实质性的攻击,却都是负面的,而且,是那种很容易被人「联想」的。
卢庆珍问:「你这手段,看着比较的轻啊?这对《钢琴家》有什麽实质性的伤害吗?」
「我在乎《钢琴家》干什麽?这部电影的质量就摆在这里,谁都知道拍得平庸,拿1个亿的票房也只是平庸之作。」陈梓妍说,「我攻击的是陈品河,这货既然敢用下三滥的手段来对付《定风一号》,那他也别装什麽艺术家。」
卢庆珍说:「但是,艺术家有点坏脾气都是很正常的。」
「艺术家有坏脾气很正常,但艺术家不能跟别人好好合作,甚至删掉别人的戏,加自己的戏,这可不正常。」陈梓妍说,「《钢琴家》的导演郑希莫跟陈品河闹得很僵,你不知道吧?」
「啊?我还真不知道,这是怎麽回事?」
「郑希莫的剧本被陈品河改了很多地方,而且,在片场,都是陈品河说了算。」陈梓妍说,「只不过这部电影是陈品河和张悦真公司出品和主投,很多的消息都被捂住了,这一次去威尼斯,郑希莫的采访都很有意思。」
「他的采访说什麽了?」
「他说,做一个电影导演,一直清贫,除了精神自由,什麽自由都没有,包括创作自由。」陈梓妍对卢庆珍眨了眨眼睛,「我在安排人讨伐陈品河的时候,就用上了这一条采访内容,但是这麽久过去了,陈品河那边也没有人站出来澄清这一点,至少如果郑希莫跟陈品河合作愉快的话,不至于一句话不说吧?」
卢庆珍:「你诈他呢?」
陈梓妍:「是啊,反正就是编材料丶写小作文嘛,似是而非,欲言又止,断章取义,兴风作浪咯。」
卢庆珍说:「但是《钢琴家》的票房确实还是下滑了。」
「那也跟我这手笔没有关系,文艺片是最吃口碑的,《钢琴家》片子太烂了,我什麽都不做,票房走势都不会好,不然张悦真也不会急匆匆地这麽快就安排上映。」陈梓妍说,「当然,她确实有点能耐,一个小成本文艺片,被她打出了这个效果,又拿奖,又给陈品河的演技赢了一波好口碑,还用它来打击了《定风一号》。」
卢庆珍:「确实。」
陈梓妍说:「不过,他们却把一个其实很有才华的导演给推远了,可惜。」
「郑希莫吗?」
「《钢琴家》能够入围威尼斯主竞赛,背后肯定有张悦真那个关系网的运作,但电影本身肯定也是有可取之处的,不然再硬的关系也入围不了。」陈梓妍说,「其实你去看郑希莫过去的履历就知道,他是一个坚持拍文艺片丶名声不响丶可是国际电影节履历很丰富的导演,虽然之前也没有进过国际四大。」
卢庆珍:「你是不是打起了他的主意?」
陈梓妍微笑。
「舆论战只能抹黑一时,把人抢过来,才是长远之计。」陈梓妍说,「我已经请中间共同的朋友约了郑希莫,我不打算让郑希莫签到灵河去,北极光视频那边在布局电影,我准备牵线搭桥,让郑希莫可以跟北极光合作上。」
卢庆珍:「北极光也是站在严河这边的。」
「没错。」陈梓妍点头,「而且,北极光负责电影这一块的人,可是严河的老朋友。」
卢庆珍惊讶不已,问:「林淼淼吗?」
「不是,是林淼淼的男朋友,严河的学长,王霄。」陈梓妍说,「当年严河在振华读书的时候,跟王霄就是非常熟悉的朋友。」
卢庆珍:「北极光,这是故意把王霄放在这个位置?」
「嗯。」陈梓妍点头,「林淼淼并不打算继承父业,进入北极光,她已经在读博士了,林德盛估计是想要培养王霄,可王霄不是林淼淼,在北极光没有根基,名不正言不顺,真靠着结婚证上位,也容易被人编排,所以,估计是考虑到这一点,林德盛才让王霄去负责一个新的业务板块,老人们手伸不到这个地方,王霄在振华负责青志协的时候,又接待认识了大量的电影人,加上他跟严河的关系,做这一块,基础很好。」
卢庆珍:「然后你就给他送人过去了?」
「龙岩不懂刘毕戈的价值,把他逼到这个份上,未来必然分手。」陈梓妍说,「但是,一个能够在国际上获得名声丶拿奖的导演,对于一家电影公司的意义,不是几个亿的票房能衡量的,那意味着敲门砖,意味着一张谈判的筹码。真把电影视为百分之百的生意,是会被鹰啄眼的。」
电影就是这样一个行业。
它是商业,可如果你真跟它纯谈商业,你就永远只是王晶。
他是大佬,但你对他的敬重,永远少那麽几分。
行业,也不会把他定位成一个标识。
到了海外,没有艺术性的加持,商业也不被买帐。
-
《钢琴家》第二天的票房只有1628万了。
尽管如此,《钢琴家》还是有样学样地表示,自己已经开始盈利。
什麽海外发行卖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什麽陈品河的表演受到了几十家媒体的盛赞,什麽北美发行方Neuron认为陈品河的表演具有冲击奥斯卡影帝的实力,将在今年颁奖季为他全面开展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