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繁体版 简体版
格格党 > 我只想送快递,你非让我入编? > 第466章 省得嘎嘎一顿跑

第466章 省得嘎嘎一顿跑

第466章 省得嘎嘎一顿跑

卫筱拿捏的很准确。

李东鹏散会后就立刻奔向母公司,将风盾汽车的想法向上汇报。

刚开始确实引起了不小的争论,但是越往下琢磨,大家觉得这个方案确实标新立异,似乎有搞头。

最主要的还是母公司一把手的首肯。

最终莲花汽车全盘接受卫筱提出的方案,并要求卫筱尽快的将方案落地。

卫筱回函说会尽快,但手上没什麽动作。

因为技术这块,她说了不算。

陈晨他们刚刚提出风暴坦克的一个小雏形,就被自已好过来谈判,实则是很超前了。

总得给技术部一点时间,将这个方案完善。

另外。

她也清楚技术口的尿性。

那群人一天不干活,心里就难受。

但凡提出一个项目,各个都自带乾粮奋斗。

根本不用催。

反正莲花汽车的合作协议已经签了,主动权就在自己手里。

什麽时候风暴坦克设彻底定图,再拿过去商讨下一步。

两个开源选项,其一已经有了眉目。

卫筱便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第二个上一一上市。

上市最大的难度是资格,已经解决了。

而且也不知道郑宇村使出了什麽洪荒之力,流程中各个关卡都很顺利。

各级部门了儿乎是主动来协商的。

就算有小问题,也轮不到风盾来出马,挡在他们前面的还有钱江市府一个班子。

为了协助风盾汽车顺利上市,市府派出专班跟进。

所以现在上市几乎没有阻碍,只剩下时间。

听到汇报,卫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既然如此,那就是板上钉钉了。」

王琦点头:「您唯一的待办事项,就只剩下敲钟了。」

「那就不敲了。」卫筱有自己的想法。「到时候高管也不要出席,太高调了不好。」

「你不会是怕破发吧?」

王琦寻思这不像是卫总乐观的作风。

上市总归是个里程碑的时刻,就算卫总不去,总要有个高管去。

可他只看到了第一层。

卫筱解释道:「我们上市虽然是为了融资。」

「但也不能像驴马蛋子公司一样,抱着诈骗的心理去融资。」

「总归还是以公司的业绩为重,不要搞花里胡哨的。」

「场面搞的大,没什麽用,反而有可能引起市场的不理智行为。」

王琦沉吟片刻:「您对我们这个市场还是很了解滴!」

癌股就吃花里胡哨的那一套。

但凡动静大一点,饼就画大了。

哪怕公司不是主动画的,市场也会替公司出手。

到时候会把公司加到一个诡异的地位。

本质上是泡沫。

由于泡沫的累积,市场会过度影响公司的决策,从而反作用在业绩上。

就比如之前疯炒的某家汽车配件厂。

本来生产车用轴承,市场很平稳,属于稳定的优质实业。

也不知道哪里传出消息,非说人家涉及机器人业务。

企业自身多次辟谣,说公司不涉及此类业务。

市场不买帐,说董秘在说谎。

硬是把他市值翻倍,喜提十来个涨停。

结果企业年报一发布,本来数据都挺好的,就是没有达到市场的预期。

直接跌穿了原来的低价。

企业本身什麽都没有干,只是市场在意淫。

但最终的苦果,是企业承担了。

风盾是拥有基本面的公司,不需要靠讲故事来提升市值。

卫筱更希望在默默无名的角落,稳扎稳打。

最重要的是不要让市场的过度参与,来影响自己的节奏。

「老王,你预计这一波上市,大概是什麽规模?」

王琦想了想:「我觉得站稳两千亿,眼望三千亿吧。」

「也就是说,我们大概能募集到五六百亿的现金?」

「更少一点吧,因为我们的固定资产作价太高。」

「那就按四百亿算吧。」

卫筱拿起纸笔,在纸上开始算帐。

「200给风盾,尽快二期工厂搞起来,再保一期的产能。」

「100给顺风,沈姐刚上那个航母项目,正是花钱的时候。」

「100给我,我拿去和莲花汽车搞科研。」

王琦:「您是不是少算了什麽?」

「锤子,四百亿内的加减法我是会的。」

王琦:「???」

很久没回复,他明显是被整懵逼了。

王琦是帐房先生,所以对集团的各部运行了如指掌。

当初说要上市融资,主要目的有两个。

第一,支持风盾汽车扩产能,抢占市场。

第二,为刚成立的晨风重工注资。

「您把晨风重工忘乾净了可还行?」

卫筱拍拍脑门:「哦,还有个晨风重工那我吃点苦,我只要五十,晨风重工分五十。」

「不可能,晨风重工啥都没有,从0开始,五十亿都不够进实验室的。」

王琦和张明瑞私下里对接过。

晨风重工不只有名字重,需要的资产也很重。

张明瑞要先攒出一个车辆装备的班子,再成立专班实验室分解研究细分技术,再建立生产线。

每一个单项,可能五十亿都打不住。

「我感觉四百亿,您给晨风重工一半,都不嫌多。」

卫筱肝儿疼:「我凭什麽?」

「凭晨风重工是国防工业项目啊。」

卫筱嘴,并不买帐:「谈不上项目,只是个尝试。」

那天郑宇村来的时候,卫筱可在场。

她全程参与了讨论,并且察言观色,心里跟明镜似的。

这个项目,根本不是那种正儿八经的科研任务,只是第一个在新装备方面的尝试。

它甚至都不是部级单位的尝试,而是郑宇村这个主任的尝试。

其实在国防口,这种尝试很常见。

某个科研人员灵光一闪,在某个技术领域有突破,就比如发动机。

上面拨点钱,看看能不能把这个想法落地。

如果发动机落地,上面继续拨钱,看看是不是能把发动机用在飞机上。

如果可以,继续拨钱,再尝试能不能搞一架新飞机出来。

如此循环往复的重复,才能推出一整个的产品。

可如果在某一步卡住,之前投的钱就是打水漂。

关键。

人家正经的国防口,钱多无所谓,投着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