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这些王公贵族最后的命运,只是在两年后的《京都早报》上提到了一则消息,天降暴雪,半月不止,积雪深达数丈,极北之地的两国城被暴雪吞没,再无生灵。
但这时,已经没有人关心这些王公贵族的死活,它们便彻底消泯在历史上的长河之中。
天子萧夏随即下旨,在半岛重设乐浪郡丶玄菟郡丶真番郡丶临屯郡等四郡,恢复汉朝以来的失地。
《京都早报》也在头版头条刊登了恢复大汉四郡的消息,消息传开,天下士子无不欢欣鼓舞,而百姓也为之沸腾,朝廷又传达了天子旨意,用三年时间,从江南各地向半岛四郡移民三万户,凡无地流民皆在可选范围之内。
七月初,罗士信返回洛阳述职。
政事堂内,罗士信对一众阁老和相国们道:「除了新罗外,百济和高句丽都是投降,但他们内部的意见并不一致,甚至强硬派还占据上风,只是因为士兵不不愿意再战,他们才不得不投降。
这些贵族有影响力,有能力,有手段,只是屈服于实力不足才暂时隐忍,一旦大隋从半岛撤军,他们必然会再挑起叛乱,杀戮汉民和官员,所以我再三考虑,才决定把他们送去极北之地筑两国城,安置他们。」
「一共有多少人?」高熲问道。
「大概五千馀人,包括百济和高句丽的贵族?」
「新罗贵族呢?」阁老苏威问道。
这时,天子萧夏缓缓道:「运送新罗贵族的船队在归途时遭遇风暴,十几艘大船全部沉没,所以朕考虑安全,就不再要求把百济和高句丽的贵族送来大隋,而是采用异地安置的办法。」
房玄龄也道:「考虑当年北齐的教训,政事堂也一致认为,如果处理不好,一定会导致半岛长期战乱反抗,最好的办法还是把王公贵族和普通百姓隔绝,罗将军把他们送去极北之地筑两国城安置,确实是明智之举。」
苏威又追问道:「两国城在哪里?」
罗士信道:「回禀苏阁老,极北之地也有一座半岛,地域广阔,岛上荒芜人烟,距离洛阳有万里之遥,来回一趟须三年时间,如果阁老想去看看,卑职可以安排士兵护送。」
苏威尴尬笑道:「我只是随口问问,并不打算去看。」
这时,天子萧夏缓缓道:「大家商讨一下,四郡百姓怎麽治理,用什麽有效力的措施将三国百姓彻底变成大隋子民!」
………..
下午,萧夏单独接见了罗士信,萧夏有些不悦道:「筑两国城是谁的主意,为什麽不先向朕汇报?」
罗士信连忙道:「回禀陛下,这是微臣和李都督商量的办法,实际上并没有什麽两国城,只是说说而已。」
萧夏的脸色稍稍缓和,点点头,「都干掉了?」
「保证没有一人漏网!」
这还差不多,萧夏还以为罗士信真搞出一个两国城关押两国的王公贵族,一旦被靺鞨人抢到这些人质,后患无穷!
萧夏负手走了几步道:「朕确实需要你在遥远的极北之处建一座军城,不管叫两国城还是别的名字都可以,囤积大量的粮食丶腌肉丶煤炭丶药物等补给品,留一百士兵看守!」
「微臣遵令,请问陛下军城建在哪里?」
萧夏取出一卷地图,铺开对罗士信道:「明年朕要派遣一支船队去遥远深海探险,但它们会沿着海岸线一直走,最北面有一座很大的半岛,叫勘察加半岛,朕考虑在半岛最南面的角上建造一座补给军城,这个任务非常艰巨,朕就交给你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