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着点儿吧!
万一陛下怒气上头,直接给我们摆一处鸿门宴,你我可就惨了。」
景国良略带调侃的说道。
皇帝给大臣摆鸿门宴,确实有可能发生,但不大可能发生在他们身上。
没有别的原因,再好的计划,都需要有人去执行。
京中的大小武装力量,背后都有勋贵的影子。
让侍卫缉拿他们,他们单人都能杀穿皇宫,不是他们多能打,纯粹是里面自己人太多。
真要是翻脸,这些人听谁的指挥,还是一个未知数。
如果提前进行部署,走漏风声几乎是必然的。
唯一能够动用的,也就那帮太监,
在宦官最鼎盛的时候,让他们干这麽活儿才凑合,现在就不用奢望了。
真要是干了,管后续局势如何发展,他们都要全族遭殃。
以永宁帝的作风,扛不住压力的时候,甩锅给小弟是必然的。
鞑鞋大营。
「大单于,该撤军了!」
「虞朝内斗进入白热化,我们的存在,才让他们暂时保持克制。
一旦我军撤离,虞人就会自相残杀。
无需吹灰之力,我们就是最大的赢家!」
萨日娜上前进言道。
距离出兵南下,已经过去了大半年,现在都入夏了。
该抢的,也抢的差不多了。
军事上,同样达到了极限。
虞朝两路勤王大军在通州完成挥师,盘踞在关外的辽东镇,此刻也出了山海关。
一旦三路虞军联合,他们能不能平安撤回草原上,都是一个未知数。
「你说的有道理,虞人最好内斗,我们确实该把场地让出来。
只是敌军近在眼前,不给他们点儿教训尝尝,后续的撤离不会顺利。
参考上一次的经验,携带大量的战利品,势必会影响行军速度。
在无法抛弃战利品的前提下,骑兵的机动性优势,丧失了大半。
不过我们抢够了,不等于其他人也抢够了。
尤其是鬼方各部,这一仗他们好处没拿多少,损失却一个比一个大。」
呼格吉勒略显为难的说道。
战争是要死人的。
围歼勤王大军,除了打出草原联军的威名外,并没有值得称赞的地方。
损失惨重的鬼方各部,此时正忙着弥补损失。
做老大的,不能影响小弟发财。
强行下令撤退,势必引发这些人的不满。
短时间内,这些人做不了什麽,却给未来埋下了隐患。
「大单于,机会给了他们,没有攻下济南城,那是他们自己无能。
军心士气散了,再让他们打上几个月,恐怕也不会有太大的收获。
草原上,终归要用实力说话。
鬼方人实力不济,那就必须臣服强者。
心中有怨气,也必须忍着。」
额尔德跟着劝说道。
鬼方军队收获小,主要是畏惧勤王大军,运河沿线没敢下手。
越过黄河,更是不可能的。
上一次就是傻不拉几,越过黄河去劫掠四方,最后被水师断了后路。
如果不是运气好,侥幸逃脱追捕,搞不好就团灭了。
吸取教训之后,行动上不免畏首畏尾,一直在黄河以北晃悠,根本没去打济南。
「嗯!」
「既然如此,那就下令各部撤军。
至于鬼方人那边,通知一声即可,愿不愿意后撤随他们的便,本单于决不强求。」
呼格吉勒果断下令道。
给机会让鬼方恢复元气,那只是做做样子。
鬼方人敢越过黄河,保管这次撤军和上次一样,把他们丢在最后面。
损失惨重,关他什麽事。
鬼方人口那麽多,死上几十万,他都不会心疼。
青壮都死了,正好趁机兼并他们部落,壮大自身的实力。
京师。
「陛下,好消息!」
「城外的敌军撤了,就剩下一座空营地。
从锦衣卫搜集的情报来看,敌军这是放弃了进攻京师的计划,提前撤回草原上去了!」
听了郑英逸的话,永宁帝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随即脸色迅速阴沉下去。
北虏撤军是一件好事,可激化的文武矛盾,却不好调和。
文武都不肯让步,已经严重影响大虞朝的正常运转。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不采取措施解决,后续搞不好双方还要火拼。
勋贵系的大军,就在通州驻扎着,京营也在人家手中。
文官集团也争取到了辽东镇的支持,兵力不如勋贵系多,但胜在拥有骑兵优势。
双方都有筹码在手,让局势变得越发复杂。
两边都不好惹,让夹在中间的永宁帝,处境很是尴尬。
「放出消息,下一次大朝会上,朕要为国选才,补上朝中空出来的位置。」
永宁帝神色凝重的下令道。
这样的命令,对眼下的局势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刺激。
原本围绕着「勤王大军团灭案」丶『永宁惨案』争斗的众人,势必会把视线转移到权力争斗中。
不过一切都是暂时的,等人员班子配齐,双方还是会继续闹。
相当于临时给文官加强了一波,免得他们缺乏领头羊,不是勋贵们的对手。
「陛下,现在这种局面,光这些举措恐怕不够。
文官的视线是被吸引过来,但勋贵那边,却没有多少变化。
他们不参与的话,容易生出乱子来。」
徐忠恩隐晦的提醒道。
皇帝有意扶持文官可以,但拉偏架却是禁忌。
不安抚好勋贵集团,这次的事情,结束不了。
「嗯,你这老货说的不错,确实要把勋贵的视线一并吸引过来。
这样好了,私底下告诉勋贵外戚,这次朝中空缺的内阁大臣丶六部尚书丶左都御史等职位,他们都可以参与竞争。
朕倒是想要看看,让一名武将担任左都御史,那帮言官会有什麽反应!」
永宁帝微微一笑说道。
刚才的灵光一闪,他已经找到了破局之策。
与其继续放任勋贵系在地方做大,不如把人收回到中央任职。
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
正好现在文官势弱,让出一些核心位置,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