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4章 超级工厂的产能计划
特斯拉与尉来之间的大戏是好看的,但是在2021年最后两个月里,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是非常幸福的,对有意购车的用户来说,同样也是如此。
新能源汽车补贴新规将于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按照新版补贴规则,从元旦开始,含增程式在内的混合车型,补贴统一调整为4800元。
续航里程在300至400公里车型补贴降至9100元,续航里程大于400公里降至1.26万元,较之2021年补贴政策,新版本下调了30%。
跟以往一样,补贴新规对于技术门槛同样提高了很多,想要拿到补贴,车企就必须推出电池密度更高,能耗更低以及充电标准达标的新车型。
除此之外,新版本补贴政策有一条很有意思,那就是国家把补贴限定在200万辆以内,超出部分不再享受补贴政策,显然市场已经意识到了新能源汽车真正的走入成熟阶段了。
补贴的变化,反应在车企以及具体车型上的表现非常的明显,最为直观的表现就是部分消费者选择提前购车,导致12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总销量暴增至53.1万辆。
而其中混合动力车型受益是最为明显的,12月31日之前上牌的混合动力车型享受2021年的补贴政策,尉来L1,星河P1以及BYD的DM系列销量爆增。
对于受特殊事件影响生产的BYD以及还处于产能爬坡的星河P1来说,算得上是幸福的烦恼了,不过对于尉来L1来说,就是最大的受益车型了。
连续两个月,尉来L1的销量分别达到了1.35万辆以及1.41万辆了,30多万的车型,单月能够卖出去一万多辆,增程式热到让人难以想像,很多车企甚至都搞不懂这款车的卖点在哪里。
当然,市场上也不乏聪明者,模仿这款车型做逆向研发的车企除了赛力斯之外,还有目前不被看好的零跑,纵观国内新能源汽车史,零跑这家公司似乎是一点存在感都没有。
零跑的热度甚至不如皮带的恒驰与贾会计的法拉弟未来。
补贴退坡,除了消费者提前抢装之外,大多数的车型应对也很有意思,那就是涨价,包括小朋,BYD等等车企都宣布涨价,把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尉来与特斯拉这两大龙头公司的态度就很有意思了,谁也没有想到特斯拉会在元旦当日宣布降价,这一招对于市场的杀伤力简直太强了。
尤其是针对那些没有赶上去年补贴的购车用户群体,降价之后的特斯拉毛豆3以及毛豆Y这两款车型实在是太有竞争力了。
在一众车型涨价的情况下,2022年的开年车圈大戏两大主角的态度就非常值得市场关注了。
李响在微博上阴阳了一把特斯拉市值泡沫过高,是特斯拉股价大跌的原因之一,其实也不只是特斯拉一家,目前新势力品牌的泡沫都非常的高。
拿李兵的闻界来说,闻界目前的市场保持在500亿至600亿美刀之间,年初甚至一度飙升至千亿美刀,小朋的市值也居高不下,真真是夸张到了离谱。
不过除了李响之外,媒体也没有放过檀锦程,补贴退坡加上两家之争,再加上特斯拉的降价,导致媒体对于尉来的态度非常关注。
在元旦期间的一次会议上,檀锦程也是公开回应了这两个问题。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尉来不会涨价,无论是星途S01还有L1这样的热卖车型,还是星河P1这样产能爬坡当中的车型,都不会涨价,尉来的高端车型同样也不会涨价。」
「至于说会不会跟特斯拉一样的降价,这一点要看2022年度的市场而定,暂时尉来对于热卖车型没有降价的计划。」
「其实我们跟毛豆3以及毛豆Y这两款车型并没有太大的冲突,要担心的其实并不是尉来,也不是其他新能源车企,而是目前依然还在卖燃油车的车企。」
「在电动化渗透率越来越高的市场里,传统的燃油车企业应该考虑一下加速电动化的转型了。」
「对于特斯拉的主动降价,尉来抱着支持以及欢迎的态度,作为一家科技驱动型的公司,科技普惠,科技平权是我们永远的目标。」
「任何大众消费品都不应该成为奢侈品,也不应该为了高端而高端,汽车同样是如此,得让更多的用户消费得起。」
「星途S01是尉来在科技平权上的一种尝试,今后尉来会推出更多更具性价比的智能汽车,让更多的用户体验到智能驾驶的乐趣,体验科技带来的快感。」
这种是檀锦程对于某些国产汽车品牌的一个提醒了,其实就有吉利以及长城,吉利在2021年度,除了整了个极克001出来之外,在电动化路是进展缓慢。
就这还交付困难,而从前在燃油车市场上的王者长城就更加的不堪了,欧拉系列被BYD的海鸥,海豚暴揍,销量下滑严重,高端的魏牌发展也不太顺利。
而从前传统的热卖燃油车型哈弗系列,电动化更是异常的缓慢,卖得最好的H6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混合动力车型,依旧还在做着燃油车的开发。
这种逆市场而行为给长城带来了不小的伤害,反观尉来与BYD,则是把绝大部分的资源都投入到电动化当中,两家企业尤其是尉来,从2021年开始,已经可以大声的对外界说摆脱了对于燃油车销量依赖了。
特斯拉主动式的降价,也不仅仅只是针对与尉来的标准之争,时间上虽然提前了,但并非仓促为之,尉来自然不可能盲目跟进。
对于价格的下调,特斯拉最大的底气除了他们有着全球范围内最高毛利率之外,产能上的又一次大爆发也是主要依仗之一。
在元旦官宣降价的同时,特斯拉还对外界透露了沪市超级工厂月产能突破六万辆,占据着特斯拉全球销量的一半以上,每一次产能的大爆发,都给特斯拉带来质的变化。
而尉来这边则跟BYD一样,同样受到了特殊事件一定的影响,北仓港口出现的特殊事件实际并不是特别的严重,如果是2020年那样相对宽松的政策,其实也没什麽太大的问题。
但现在环境发生了变化,尉来也不得不重视起来。
「也没什麽好担心的,迟早也会轮到特斯拉的,咱们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就行。」
檀锦程对这事儿太了解了,从BYD到尉来,轮到特斯拉也是迟早的事儿,实际上在接受采访之时檀锦程倒也没有说错,尉来2021年主推的车型是星途S01与尉来L1这两款车型。
一辆是紧凑型的A级轿车,一辆则是大空间六座SUV,两者在2021年都没有什麽竞争对手,跟特斯拉的车型也是错开了,双方单纯从车型竞争上来看,其实是不同类型的车企。
真要说起来,两家车型主要的竞争战场不是在国内,而是在欧洲市场,欧洲市场目前特斯拉占据一定的优势,但是尉来进步神速,追赶的速度也很明显。
诉讼与反诉讼,这两场官司至少得打上个半年以上,最后的结果大概率也是和解,在打官司的同时双方都是在默默的做着准备,积蓄力量。
只不过欧洲市场的放开充电,无论是尉来还是特斯拉都得往后推迟一些了。
而在国内,尉来的充电桩开放计划依旧还是按步就班的推广着,特斯拉无论是在舆论还是在政策上都没有太好的办法,除了尽快跟进之外,也只有建设更多的充电桩,完善特斯拉的充电网络。
两家在充电桩网络上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又都是有钱的主儿,鹿死谁手还不得而知。
「该说不说,特斯拉的超级工厂确实比我们做得要成功很多,我们还是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啊。」
因为特殊事件的原因,回到北仓的檀锦程更多关注的还是尉来的生产,1月5号当天,檀锦程与李响一起视察尉来的生产情况。
「是的,这方面特斯拉经验丰富,毕竟是吃过亏的。」
戴着口罩的李响,瓮声瓮气的答道,檀锦程与李响的搭配,时常被网友拿来与小米的高管对比,在网际网路上也算是喜感十足的一个组合。
恐怖的产能,快速的交付周期是特斯拉的大杀器,这当然都得益于他们的超级工厂模式。
「有时候吃点亏也是好事,我们今后也要建立更多的超级工厂。」
李响说的是特斯拉在北美的超级工厂,当时由于理念太过于超前,技术不达标,导致特斯拉北美工厂的产能一度接近瘫痪,也是这一次促成了沪市超级工厂计划。
「投入也很吓人啊。」
真正介入到尉来的全面运营,李响对比起在路特斯之时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首先就是尉来的投入是非常巨大的,每个地方都需要花钱,CEO的责任就包括盈利,对于成本李响非常的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