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夜宿
夕阳西下,曹州城北外的旷野上,开始点起了一丛丛篝火,随着米饭丶腊肉的香味开始飘荡在营地。
战斗了大半日的各军吏士才彻底放松了下来,开始吃着他们战后馀生的第一顿好饭。
还是在宣武军的第一处大营内,保义丶忠武丶宣武三军的中高级军吏都聚集在这里,
营内灯火通明,一些吏士们捧着一盆盆的肉食丶菜蔬就往军帐里送。
照例的,军帐内杨复光在右,赵怀安坐左,右边坐着忠武军一系人,左边坐着保义军一系人,至于宣武军的十来个军将坐在两侧后,分外没牌面。
可这些宣武军将们却看不出羞愧难过的样子,相反也和一众保义丶忠武军将们一样推杯换盏,吹嘘着各自的战功。
宣武军有什麽战功?战功大了去了。
他们以一军十二都一万两千众为诱饵,硬生生挡住了草军数千人的残酷进攻,还坚持了大半日,为友军的反击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这战功能不大吗?
是的,这就是赵怀安这麽当众介绍宣武军将们的功勋时说的。
当时保义军的人个个沉默,忠武的也是目瞪口呆,只有宣武军的人是喜笑颜开,只觉得赵使君真是明白人。
就这样,经过这麽一番介绍,几乎被击溃的宣武军摇身一变成了攻破曹州的功臣。
而宣武军诸将也是投桃报李,庆功宴上是一个个来给赵怀安排队敬酒,充分向这位「义薄云天」的好刺史表达了他们的感激之情。
赵怀安也当真了,拍着胸脯说以后就是兄弟部队,有困难直接说。
然后还真有一个宣武军将直接说,能不能让保义军将在他们营内缴获的物资送回来,
然后这人话说一半就被自己人给拖走了。
没了这个不识趣的小插曲,众人的氛围越发热络。
这一次算是保义三军的第一次协同作战,双方都对彼此的实力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
就比如宣武军一开始也不大瞧得上光州来的保义军,觉得又是一群外地来的臭要饭。
光州?那是什麽乡下地方?不是山棚就是水匪,坏种集中地。
可就在他们的眼前,一支保义军的赤心都,仅仅五百人不到的军力就让他们开了眼。
不动如山,动就如下山猛虎,就是这一营的兵力发挥的作用比他们宣武军一半人都大。
最后人家怎麽着?就这五百人夺下了北门,而他们一万人却被打得差不多弃寨而走,
这就是差距。
然后呢?人家保义军这样的营头还有八个,据说在光州还有八个,这是何等凶猛?
宣武军也是见过精兵的,六年前打庞勋的时候,西北穷晃来的沙陀人就来了汴州集兵,那帮人的确是猛,敢突敢射,在战场上四五十骑就能冲崩掉徐州军的一个小编制都。
所以一些宣武军在内心也在嘀咕,要是这些沙陀人和保义军打起来,最后会是谁强呢?
想了想,宣武军还是觉得沙陀兵更强些。毕竟这些人打的庞勋,和现在保义军打的草军还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而那边,忠武军的陈州一系军将,则更加务实。
相比于军队的战力,他们更看重的是保义军的令行禁止。
战后打扫战场的时候,陈州军的赵和手下们也一起复原了下当时北城外的战斗经过,而他们获得的信息显然要比宣武军要更详细些,
他们晓得这支赤心都的前身应该就是寿州军的牙兵,当时在陈州的时候,赵还见过这些人。
而这样一支加入保义军序列不久的队伍,在这场战事的一系列行动就非常值得让人琢磨。
据说他们一开始抵达北城外战场的时候,并没有直接投入战场,而是就地防御。
可忽然这支部队就凶横地直扑石桥,进攻北门吊桥,这里面的变动很有可能是后方赵怀安下达的。
赵并不意外赵怀安有这份战机洞察力,他意外或者说不理解的是,为何这些寿州兵会去执行这样看似是必死的任务。
只要稍微复原一下当时的战场态势就晓得,寿州兵几乎是主动往死地里跳。
后头是出城的数千草军,城内更是数不清的草军主力,而石桥丶吊桥,都有草军的防御,凭这五百兵能干什麽呢?
赵能明白这个道理,那当时的寿州军的主将也必然明白这个道理。
可最后人家就执行了,甚至全军上下皆奋死冲锋。
而这样一支效死的部队甚至还不是保义军的老营头,甚至还是一支被夺了军权的外军,然后人家还这麽拼命。
这位赵怀安到底是有什麽魔力?
所以陈州军将们是对保义军又好奇,又佩服,只觉得以后光州有这样一支劲旅,以后淮西的局势还不是任凭他们操弄?
可也不是那麽多人心肠都是弯弯绕绕的,就这会,不少人就喝得然,就见赵六这会正看着一个少年军将,听着旁边他的父亲在帮忙吹嘘。
赵六认识这个军将,叫寇裔嘛!当时在汴州利润楼外和神策军那帮人斗殴的时候,不就是这人带着一帮人来洗地?当时看这人老大的人,却窝窝囊囊的样子。
可此刻再看这寇裔,哪里还有之前窝囊的样子。
就在刚刚,这寇裔带着他儿子过来,主动给赵六敬酒,说是为利润楼的事赔礼道歉。
然后这寇裔就在他儿子的旁边意气风发,和赵六聊天,十句话有九句能关系到自己的儿子。
甚至本来赵六在说其他的事,最后还是能被寇裔说回到自己的儿子身上。
看看寇裔旁边那个俊朗英气的少年郎,这会耳朵都窘得发红了,赵六才恍然,这老寇哪里是来赔礼道歉的啊,是来和他秀他的好大儿的呀!
如果是平时,赵六早就让这寇裔有多远走多远,他不允许有比他还会吹,还会卖弄的。
不过赵六在听了这个叫寇彦卿的事后,也对这个少年武士有了兴趣。
听他父亲说,这一次宣武军诸武土,就属这寇彦卿最扎势,一人斩了十六颗核心草军的人头。
如果他父亲没过分吹嘘的话,那这位寇彦卿已有名武土之风啊!
想到这里,赵六看了一眼上头依旧在和杨复光还有许州大将周岁丶陈州大将赵几个在热络着,心中一动。
大郎素来爱武士,这豪杰落在宣武军这孬兵里,岂不是凤凰掉进野鸡里?本来能飞的,最后长成个走地鸡。
于是,赵六再看着寇彦卿,眼晴带了几分亲近,上下打量了一下他的个子,笑道:
「小寇个子都比额高呀,这有八尺了吗?」
那边寇彦卿还没说话,旁边他父亲就笑着接过话:
「哪里,也就是刚到八尺,年纪还小,还差着远呢。」
赵六也看出寇彦卿年纪不大,毕竟还没加冠,胡须都没蓄呢,但这麽大的身量,再小能小哪去?
可当那边寇裔一说儿子的年纪,赵六是真吓一跳:
「十四?」
那边寇彦卿颇忌讳别人觉得他年纪小,忙解释了一句:
「赵押衙,咱已十六了。」
然后他父亲就咳嗽了声,对赵六解释:
「孩子实诚,他冬月出生的,一出生就是两岁,所以实际才十四,还小。」
赵六看着这个都快有赵大个子的好大儿,撇撇嘴,是是是,孩子还小。
不过他也忍了,于是问到寇彦卿「小寇还没及冠,应该还没加入忠武军吧,要不来额们保义军来历练几年?别的不说,如你这样的豪勇少年,在额军中不老少。额们赵使君有四个义子,各个有好武艺,你们少年郎也能切切。」
听了这话,寇彦卿就要答应下来。
说来他对保义军的印象是非常好的,军中有精气神,而且有荣誉感,这只要在这支军队中走一遍,就能感受到。
这支从国战走出来的劲旅,好像就是比别的营头有心气,他正是爱豪杰的时候,就想在这样的军队中好好历练。
至于他们本藩,那算了,他们家几代都是宣武军的牙将,但军中的氛围,就不是打仗的样子。
平日看着像那麽回事,上了战场就现原形了,这次要不是人家来救,指不定得死多少人呢。
可不等寇彦卿点头,旁边他的父亲就对赵六打哈哈:
「六郎真爱说笑,他还是个孩子,谈这个太早,太早了。」
说完,这寇裔就笑看说了来意:
「是这样的,六郎,你说咱们宣武军也不容易,大老远从汴州跑一趟,好不容易到濮州那边赞了点钱,现在一战全选在营内了,就是想问问六郎,咱们这批财货还能分给咱们吗?咱们也没脸要全部,要不还咱们六成?」
一听是这个,赵六的脸直接就黑了下来了。
这寇裔不会觉得在拿他儿子来换吧?想到这里,他也不稀罕那个寇彦卿了,而是直接坐了下来,哼道:
「老寇啊,这额得和你好好说说道理了。额且问哦,你们这批缴获从哪里来的?」
不等寇裔回答,赵六就说道「从那些草军手上夺的,对吧。这个额不挑你们理,毕竟谁夺了就是谁的,天经地义嘛!」
「那现在,你们这批战利品又被草军给夺了去了,那是不是就是人家草军的?」
「然后额们击败了草军,夺了他们的财货,那这批是不是就是额们的战利品了?」
「就说这理是不是这个理吧。」
寇裔了一下,将这个理顺了一下,苦笑道:
「六郎,那五五分可行?看在同袍一场,给咱们宣武军一个体面,就五五,如何?『
赵六不理他,就要继续讲道理,然后寇裔一咬牙:
「三成,这是咱们最底线的了。六郎,你要理解理解咱们宣武军的这些军将啊,这批战利品可不是咱们上面的,而是这些宣武军的,这些人现在丢了战利品,心里一团邪气,
要是不给他们一个说法,迟早得拿咱们这些军将开刀啊!」
「你别看宣武军这帮痞子打仗不行,但哗变起来,那是真敢杀了咱们的。」
「六郎,求求了,就三成,咱们军将们的都不要了,三成本来就是这帮兵痞子们的,
还给他们,后面咱们就听你们保义军的,唯你们马首是瞻!」
看着眼前寇裔卑躬屈膝的样子,哎,当着儿子的面做成这样,也是不忍心啊。
想到这里,赵六摆摆手,对寇裔道:
「行吧,你回去吧,后头额和大郎说说。毕竟这些战利品哪不是额们保义军弟兄们挣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