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前方的敌人,会交给身侧的袍泽。
若是从敌人身侧掠过依然没能砍杀,后排的甲骑便会接手。
甲骑不会停步,更不会绕着圈和人拼杀,战马的耐力有限,冲透敌阵才会放缓速度。
若实在有绕不开的敌人,那便撞过去。
战马脖子和胸部的护胸就是用来撞人的。
不多时,敌人阵中出现了一条鲜血淋漓的沟壑。
这种横切敌阵的暴力冲锋,是最容易打击敌军士气的,尤其是面对这种没经过训练的流寇。
无论是关羽还是其它甲骑,身前都没有一合之敌,无人能阻其半步,便人人都会恐惧。
恐慌开始大面积蔓延。
而敌阵另一侧,刘备见到敌人混乱,知道关羽已确认了敌人首脑位置,也带队往敌阵冲去。
刘备同样冲向了刚刚分出来的乐何当那伙流寇,但并没有入阵,而是沿着敌人外围巡代,见了往北边和东边逃的便杀。
西边是拒马河,刘备要逼得敌人要麽逃往河里,要麽往南冲乱他们的大部队。
要让恐惧逃跑的敌人持续搅乱敌军阵列。
混乱随着刘备的加入再度加剧,敌人开始大量奔逃,一片又一片的溃退。
虽说是乌合之众,但敌人并不是完全没有指挥,必须控制其溃退的方向,才能取得最大的战果。
刘备有意识的追杀着敌人阵中那些骑马的家伙,逐敌而寻贼首,让敌人自己冲溃敌人的阵列,冲散敌人首领身边的精兵。
关羽切割敌阵,刘备逐卷溃兵,两队甲骑在场中纵横,敌人已完全混乱了。
刘玮台分兵本身其实是正确的选择,但临阵分兵却是大忌。
尤其是这种毫无训练的流寇,是没法在短时间里完成大规模分流的。
他在成为公孙瓒义弟之前不过是个算命的神棍,忽悠人的水平远远胜过战阵指挥,裹胁暴民他擅长,但临阵战术真不是他的长项。
但他已经无法弥补这个错误了。
乐何当那边的恐慌与混乱已经影响到了所有流寇,全都在乱哄哄的到处逃。
畏惧逃命的乱民冲乱了刘玮台的阵列,刘玮台只能尽可能的收拢身旁精锐,下手砍杀溃兵,以免被其完全冲散,很难再指挥其它乱民了。
乐何当那边情况更惨,他身旁已经没几个人了。
此刻,关羽已冲到了乐何当身前。
乐何当此时试图收拢乱军,见关羽带着甲骑风暴般奔袭而来,惊惧之下竟是动弹不得关羽不知道这个胖子叫什麽名字,也没兴趣知道。
反正这必然是贼人的首领之一,他记得清楚,两人一胖一瘦。
刀起,刀落。
人头飞起。
关羽翻身下马,一把抓住乐何当的头颅,奔跑了一步,抓住马鞍再度翻身上马,将头颅高高举起放声大喝:「贼已授首!弃械不杀!」
身后甲骑们纷纷大喊:「弃械不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