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片地面,将砖石染成深色。
李昼在“悬壶济世”的幡旗旁坐下,思索起怎么开口。
大家怎么都不说话,她都不好意思交流了。
由于四周过于安静,李昼有点社恐起来。
就在这时,一道清脆的声音打破了一室寂静。
“人到齐了!”
众人一怔,包括李昼在内,所有人看向说话的方向。
绿衣少女面色大变,猛地扭头,看向肩头的绿毛鹦鹉。
绿毛鹦鹉张开红艳艳的喙,又说了一遍:“人到齐了!”
说话间,庙门吱呀一声,无风自动,在众人眼前关上了。
人们背后,或是端坐、或已坍塌的神像,结满蛛丝的脸上,嘴角勾起,露出了诡异的笑容。
第66章 李昼的纯善之心
对破庙中的众人来说, 这个夜晚,注定是个不眠之夜。
他们大晚上聚集在这里,皆是因为, 自己有不得不来的理由。
封州大旱,官府的祈雨仪式已进行了月余, 却仍不见一滴雨,据说,这是因为圣人不修德行,触怒了上天。
远近闻名的积善之家山氏,在这个档口站了出来, 大人们自然都是一心为民的君子, 他们却也读过几本书,晓得是非道理,天灾面前,岂能因一己私利,置天下生民于不顾?
山氏运出了自家存粮,每日施粥赈济亲邻,人人称赞山氏的义举,私底下悄悄议论, 为什么朝廷没有开仓放粮,那个因一己私利,置千万生民于不顾的人, 是谁?
说不得。
再讨论下去, 恐怕要有杀身之祸。
人们都这么说, 心里却有了定论, 想起最开始的传闻,圣人无德, 才引来了天谴。
——除了御座上的天子,又有谁能引得老天如此动怒?
真没想到,天子竟然还不如地方豪族爱惜百姓。
山氏愈发得民心,可僧多粥少,他们施再多米粥,也填不饱饥民的肚子。
好心的山氏,收留了这些活不下去的百姓,接收了他们种不了的土地,对朝廷的征召一再推脱。
什么祖传祈雨之术,后辈无能,老祖宗的看家本事竟然都忘了个干净。
何时能想起来,得看朝廷什么时候,能给够山氏一族心动的筹码。
地方官不敢擅专,一边等京城的指示,一边和山氏打太极。
两方势力的博弈,代价便是愈发严重的灾情,愈发饥饿的百姓。
可生命啊,如同压在石头下的野草,总能自己找到出路。
那些原本已经无人问津的乡野淫.祀,迎来了久违的香火与信徒。
这座八蜡庙,便是其中之一。
四周的萋萋荒草,本是这座庙宇荒废的象征,在旱灾中,却成了神明伟力的证明。
能长草的土地,已经不多了。
获得指引的聪明人,纷纷以一种不经意的姿态,或是在回家路上,或是在送货路上,路过了这座破庙。
天色已晚,不适合继续赶路,正好前面有座庙,在其中借宿一夜,多么正常,多么合理。
谁知,聪明人竟然那么多。
大半夜的,这座偏僻的野庙里,竟是出奇的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