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繁体版 简体版
格格党 > 大明:马皇后亲弟,开局救朱雄英 > 第85章 马皇后初见朱英:是我大孙啊

第85章 马皇后初见朱英:是我大孙啊

第85章 马皇后初见朱英:是我大孙啊

转眼已经是寒秋。

暮色中的皇宫被霜气笼罩,当值的太监缩着脖子疾走。

秋风萧瑟,还带着刺骨的寒意。

这般肃杀的寒意却在坤宁宫外复然而止。

热雾在宫外弥漫,殿内很暖和,因为有地龙,连窗上的霜花都化成了豌的水痕。

马皇后今日穿的随意,只用银丝绦松松挽着乌云般的发,不过,气色很好。

八仙桌上瓷碗冒着腾腾热气:金陵盐水鸭斩得齐整,鸭皮凝着晶莹卤冻;一盆蟹粉狮子头沉在清汤里,缀着几粒鲜红的枸杞;最边上小火烧着陶罐,揭开盖便涌出党参乌鸡的醇香。

这些都不是御膳房的手笔,是皇后亲自下厨。

装盘的碗是当年吴王府旧物,炒青菜里混着民间才用的猪油渣,连盛饭的木桶都带着农家灶台特有的烟火气。

「妹子!」朱元璋人未至声先到,「老远就闻见你炝锅的葱花香!」

马皇后正往醋溜白菜上撒蒜末,闻言头也不抬:「陛下倒是狗鼻子。」

嘴上却是带着笑意,转身时发梢扫过朱元璋的脸,带着熟悉的桂花头油味那是她三十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用当年在郭子兴府上当养女时学的方子自制的。

「咱可算盼到这天了。」朱元璋一屁股坐在圆凳上。

他抄起筷子直奔狮子头,咬开的肉丸里滚出金黄油亮的蟹黄,烫得直呵气也不肯吐。

马皇后夺过他的筷子:「饿死鬼投胎麽?先暖暖胃。」

她递给朱元璋一碗汤,皇帝捧着碗的手顿了顿。

热汤顺着喉咙滑下去,品出些别样滋味。

他偷眼去看妻子,百发又多了些,但气色甚好。

「你这病啊,终于是好了。」朱元璋擦了擦嘴角的油。

马皇后抬眼:「那我是该亲自去感谢下救命恩人吧?」

朱元璋边吃边点头:「去呗,老十二也在马天那。」

「这个老十二,是乐不思蜀了吧?去十几天了吧?就没回宫一次。」马皇后哼一声。

朱元璋筷子一顿,大笑道:「前日锦衣卫报,那小子能背《伤寒杂病论》了!不过啊,也闹腾,你猜怎麽着?他偷偷把朱英的黄连换成甘草,被马天罚抄药方三百遍。」

马皇后瞪一眼,嘴角却翘起来:「上个月他还把太医院的艾绒塞进老十七靴子里,你不管你这个撒野的儿子,丢给人家马天,不合适吧?」

「合适!」朱元璋摊手,「若马天真是你弟弟,那他是十二舅舅啊,舅舅管外甥,天经地义。」

马皇后眼眸垂落:「我可不敢奢望,等岭南的消息吧。」

朱元璋连忙岔开话题:「老十二的皮,都是更老四学的。记得他八岁那年?偷骑徐达的战马,

把徐达吓死了。」

「老四现在可是大明塞王。」马皇后一脸骄傲,「所以啊,老十二将来肯定也有大出息。」

太监来报,说太子妃求见,

很快,吕氏牵着朱允的手跨过门槛。

朱允灼着杏黄圆领袍,发髻用银丝绦束得一丝不苟,像棵挺拔的小松苗。

「孙儿给皇祖父丶皇祖母请安。」朱允跪下行大礼。

朱元璋搁下筷子,问:「《孟子·离娄》篇『君之视臣如手足」下句为何?」

满殿宫人屏息,皇帝见到孙儿,就考校学问。

「则臣视君如腹心。」朱允不假思索,又补充道:「外公说,此句当与《论语·八价》「君使臣以礼』参看。」

他声音清亮,像初春解冻的溪水。

朱元璋眼中精光一闪,取下《贞观政要》随手翻开:「魏徵谏太宗『十渐疏」,第三渐是什麽?」

「第三渐曰「轻用民力』。」朱允蚊道,「魏公言「顷年以来,疲于役」,正对应《尚书》

「民惟邦本』之训。」

朱元璋大笑:「学的不错,比你爹当年答得还利索。」

吕氏刚要谢恩,却听皇帝又问:「若遇灾年,府库空虚,该如何?」

这已是治国之问。朱允灼思考了下答:「一减宗室俸禄,二停不急之役,三请皇祖父准孙儿每日减膳一餐。」

朱元璋拍案叫好,却见小皇孙从袖中掏出个油纸包:「这是孙儿省下的桂花糕,给皇祖母的,

能止咳。」

「好孩子。」马皇后将孙儿楼住,嗅到他衣领间淡淡的药香。

朱元璋摸着胡子对吕氏道:「吕本教得好,明年让他给允开蒙。」

「遵旨。」吕氏一拜。

朱元璋看着朱允,没来由的想起了朱英。

朱允灼恭谨的姿态渐渐与那个蹲在药碾前的少年相比,

允灼像他案头那方紫檀砚,胎体莹润,雕工精美。

方才对答时引经据典的机辩,恰如砚池里总不乾涸的墨汁。

可当孩子掏出桂花糕的刹那,朱元璋分明看见吕本教导的影子在那双小手上颤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