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妖魔
季夏之日,正是农家大忙的时节。
函谷关内外的农夫们,一边要收割大麦丶小麦,一边要种下谷子丶豆子丶荞麦,抽空的时候,
在菜园栽下葵菜。
这时,人忙丶地忙丶牛马忙,大汉田畴一片紧张活跃。
但较之往年,令人揪心的是,匈奴单于伊稚斜率军突袭大汉代地,农夫们是不懂代地重要性的,但见指点他们收丶耕的农丶墨百家子弟面露忧虑,再加上一些不好的传闻,「代地存,大汉存,代地失,大汉亡」,更让农夫们惶恐不安。
他们无法理解朝廷刚在南越丶西南夷打了胜仗,为何转眼就要亡国了?
汉匈僵持丶对战近百年,十数年的变化,让大汉的年轻人根本没有对匈奴人的畏惧,但这不足以扭转大汉的中丶老年对匈奴人的恐惧。
年轻人听闻匈奴入侵,纷纷到郡县衙丶诸侯国府请战赴北与匈奴大战,对此,有上意,登名造册,暂不做动员。
中丶老年则在有心人的挑动下,进行着「囤粮」丶「抢盐」等事,朝廷有明旨,诸郡丶县衙,
诸侯国府加以劝导,当然,民间的恐慌,不是红口白牙的地方官能止住的。
国业下场了。
以任家为代表的国粮,以东郭家为代表的国盐,以常价大售粮丶盐等物,无论百姓想买多少,
朝廷就卖多少。
粮食存储,只要方法得当,短期是不会有问题的,最多放久了味道不太好而已。
而食盐,根本没有所谓的储存时间,哪怕受潮了,再晒乾就是了。
人类的生存丶适应能力是非常强的,大多数生活必需物,都是有办法长期保存的,所以,上君明旨诸国业,市场有需要,百业能供给。
大汉五市,日夜无休,百业平价不改,很大程度缓解了民间的恐慌。
在这种「国难」丶「民慌」的时候,总是不缺少试图大发国难财的存在。
尤其是赵地,五市之一的北市邯郸,一些自以为知道「大汉未来」的世家豪强丶巨商大贾,鲸吞着市场上的物资。
其程度,甚至惊动了丞相府,对此,老相国公孙弘连忙命令数十家国业,加大对北市物资投放,同时把以前囤积丶或者不好买卖的物资,全部向北市倾销。
汉家九地,赵地殷实,能有机会扫荡赵地豪强丶商人之财,百年,不,是几百年不遇。
朝廷,要看看赵地的实力。
密诏降兰台。
绣衣直指御史们立刻往赵地而去,以诸侯赵国为中心,魏郡丶广平郡丶巨鹿郡诸郡尉兵被秘密接手,往这座被誉为「自由之市」的古市场而去。
明潮丶暗流,都在涌动。
人在南阳郡的大汉天子刘彻,只清心寡欲丶读书耕种了两日,就得知了「代地有变」的消息,
然后,把圣贤典籍扔进了火堆里,烧了个乾乾净净。
一日四书,向朝廷上呈「结束南巡,御驾征北」的章疏,并在疏中,大肆击太子储君多线作战,以致大汉本土防御空虚,被匈奴偷袭,祖宗社稷将付之一旦,把「代地即将丢失」的责任全推到了太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