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曹真面上虽然有着不愿,但还是勉力答道。
曹睿笑着说道:「大魏既然无法在荆州建造一支足以匹敌吴国的水军,扬州的水军又无法通过濡须水南下,那朕就只能想办法绕道从海上走了。」
「朕再问大将军,伐吴要多少艘船才够?」
曹真道:「臣一时虽不能尽知,但依照吴国水军的数量,若无楼船丶艨艟丶斗舰数百,大魏终究还是难以胜过吴国水军的。」
「这就是了。」曹睿抚掌大笑。
曹睿方才的话中,无疑涉及到了一个本质问题:那就是该如何突破吴国的沿江防线,打到大江以南去。
按照原本历史中的做法,晋朝灭吴之战是在先取了益州的背景之下,从巴东率战船顺流而下,逐渐击破沿江诸多要地和吴国水军。而陆上又有各将在长达数千里的东西战线上分别拖住吴军,这才使得晋朝迎来了最后的胜利。
但这种手段对于当今的大魏来说,显然是行不通的。
上游的益州显然难以攻破,而且是不用过多思考的显然。
如今蜀国有诸葛亮丶魏延等人在朝,又有白水丶葭萌丶剑阁等诸多关隘在手,成都朝中又没有什麽明显的变故和破绽,若强行进攻,只会让大魏徒耗人力物力,甚至可能被诸葛亮在剑阁丶白水关外刷战绩。
蜀道之难,并非假话。换句话说,只要诸葛亮尚在,靠军力强行从益州北面进攻蜀国的想法就是行不通的。原本时间线上,统领十馀万大军的钟会也没有打下来汉中和剑阁,都是蜀将弃守。偷渡阴平这种事情,玩起来就纯是赌博。
加之大魏雍丶秦丶凉三州的民生正在恢复中,刚积累了一两年的资财,徒然被征伐之事耗空,曹睿并不愿意去做这样的事情。
那吴国就成为首要之选了。
首先可以排除的是荆州。
就算荆州之地能够打造战船,也无法作为大魏进兵的主战场,这是地理条件决定的。
一方面汉水注入大江的沔口之处狭窄,宽约百步,两丶三艘楼船就足以防守住这一缺口。而另一方面,荆州的南阳丶襄阳两郡也不在大魏的水运网上,彼处又少百姓丶粮食供应困难,难以支撑十万人规模的用兵。
而扬州之处可以进攻的三处唯有皖口丶濡须丶广陵三处。广陵水道不佳,这是先帝曹丕亲自率军试验过的。皖口只能作为偏师策应,不能作为主要战场,原理与荆州之地一致。
濡须又不得通过,这是一个难以躲避的现实。
那发展海船,经淮水入海再入大江,就成了似乎唯一可行的法子。
曹睿道:「大魏要足够多的战船,就要有足够多的水军士卒。航海可以练兵,比淮水丶巢湖要好上许多,此其一也。」
「若令水军从淮水入海,再入大江作战,长久航行乃是必要之选,此其二也。」
「大魏若航海有成,非只可以进入大江而与吴国水军作战,还能向南攻略吴郡丶会稽等地,甚至能向南进发到交州等处,此其三也。」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倭国既为大魏藩属,朕遣兵驻军也是常理,此其四也。」
曹睿笑着看向曹真:「大将军向朕发问,朕亦诚心诚意作答。不知大将军听闻朕的言语,意下如何?」(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