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繁体版 简体版
格格党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1001章 熙河人的教育发展之心

第1001章 熙河人的教育发展之心

而恰好,这一代的熙河棉庄主,都是第一代棉庄主。

几乎所有棉庄,都是其父祖带着他们,指挥着部族的农奴,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

所以,大部分人不仅仅日常参与到了棉庄的管理中。

他们还参与了开荒丶修渠丶建造水车丶打造农具等等大量事务。

除此之外,他们同时还是部族里的军事贵族/州县的军官。

在元佑元年的战争中,包括包诚在内的人,都曾披甲执弓,跟着父祖出战,甚至亲自带队冲锋陷阵。

和熙河的这些上过战场,管过棉庄,开过荒,凿过渠,建过水车的衙内们相比。

被他们邀请来的士人,除了读书比他们厉害外。

大部分人在其他所有方面,几乎都被完爆。

当然了,也有例外。

毕竟,屡试不第的士人中,经常会出现『时运不济』,但其实才干,远超其他人。

只要得到机会,便能瞬间逆袭,成就大业的人。

这都很正常。

不正常的是,今年的贡生里,这样的人才出现的概率有些高。

比如说包诚,在与那十几个他所结交的士人,交谈后就愕然发现。

这十几人中,居然有足足三个,无论是见识还是为人,都叫他为之倾心。

一问之下,包诚得知,这些人中最大的一个,从熙宁九年就开始赶考,一直考到如今,已经连续考了四次。

这次若再不中,下次他就有资格申请参加特奏名考试了。

……

文彦博接到包诚派人送来的拜帖,只看了一遍,就笑了起来:「诞哥儿(包绶乳名),做得好大事!」

「连这熙河包氏,都来认老夫了!」

「善!善!善!」

熙河包氏,那可是熙河豪族!

其横跨数州之地,丁口十馀万,有棉庄数十,牧场千里!

这样一个地方实力派,能主动登门丶认亲。

对于文彦博来说,意义重大!

于是便召来了文及甫,命其去包府与包诚相见。

并叮嘱他要以礼相待,不要怠慢了。

文及甫领了父亲的命令,当即出门,直奔汴京学府内的包宅。

到了地方,文及甫才知道,包顺去年回京在汴京学府内所购的独栋宅邸,才刚刚交付,未及修缮,也未来得及置办家具丶雇佣下仆。

故此,包诚并未搬进去住。

而是住在了熙河路在汴京城所设的熙河邸店中。

文及甫于是调转马头,朝着朝集院所在的朱雀门而去。

那里是诸路邸店集中的地方。

到了地方,文彦博很容易就找到了,包诚所住的邸店——邸店外,都有着酒旗,而酒旗上一般都写着招牌名。

若是私人的,自是某家丶某人邸店。

而官方经营的,则是有着路丶州的名字。

而在熙河邸店的旁边,一处邸店挂起的酒旗,叫文及甫见了,眉头微皱,下意识的低下头去,一脸的嫌弃:「这腌臢的东西,怎麽会出现在这里?」

概因那酒旗上,飘着三个字:象姑馆!

而这象姑馆,是汴京城最有名的会馆。

怎麽个有名法呢?

和小甜水巷一般有名!

只看,这象姑馆的大门口,挂满的红栀灯就知道了。

这地方啊,乃是小甜水巷里的半掩门一般的销魂处。

不过,小甜水里住的是娇滴滴的小娘子。

而象姑馆在绝大多数时候,里面住的都是娇滴滴的美男子。

梁简文帝有诗云:怀情非后钓,密爱似前车。定使燕姬妒,弥令郑女嗟。

这自古以来,有好女色者,自也有好男色者,更有男女双杀之人。

汴京更是天下财富汇聚之地,奢靡富庶之人,不知凡几。

自然的,什麽样的人都有。

有需求,自然就有人提供解决之道。

象姑馆,就是专门的美男子集中地,专为达官贵人丶富婆寡妇解决需求而生。

于是,与小甜水巷一般。

这象姑馆的名声很不好。

京中的文人士大夫,至少在表面上都是对其喊打喊杀的。

所以,一般情况下,象姑馆就如同小甜水巷里的那些半掩门一般,都是开在了京中偏僻之地,不大可能光明正大的出现在朱雀门这样人流密集的地方。

「哦……」文及甫在稍稍失神后,似乎想起了什麽:「今年是科举年啊……」

「难怪……难怪了……」

象姑馆在非科举年,做的是皮肉生意。

但到了科举年,做的就是掮客生意了。

那些有意把自己的婚事卖个好价钱的各地士子,都会寻到象姑馆,然后在象姑馆的介绍下,与那些有意招婿的达官贵人丶富商巨贾的代表会商丶拉扯,定下嫁妆数额。

到了科举放榜日,若其中了进士。

双方就能按照约定好的嫁妆,完成交易。

如此一来,双方都能避免尴尬。

所以,到了科举年,象姑馆就能光明正大的出现在人前。

毕竟,没有人想和庆历八年的张尧佐一般,被人拿去当了筏子,做了成名的踏脚石——人家回头就踩着张尧佐的身体,娶了富弼家的千金!

那事情,迄今都是汴京城里勋贵人家口中的教训。

所以呢,大宋科举放榜后的榜下捉婿,其实只是故事而已。

真实的榜下捉婿,现在都是演戏给人看的。

大多数情况下,那些捉婿的人和被捉的人,都已提前在象姑馆里达成了交易。

所谓捉与被捉,都是虚应故事罢了。

想着这些,文及甫就到了熙河邸店之中。

和大宋多数官方邸店一般,熙河邸店,也是由熙河路进奏院经营。

所谓进奏院,乃是晚唐五代的产物,在晚唐五代时,权势极大,一些强势藩镇的进奏官,敢和中央掰手腕丶讨价还价,甚至不惮用物理说服人——武元衡与李石对此有很多话想说。

不过,和多数晚唐五代的制度一样,进奏院到了大宋,早已失去了多数职能,就连其所管理的事务,也被门下省所占有。

进奏院唯一剩下的,就是这邸店了。

文及甫一进邸店,顿时就为邸店内的景象震惊了——

却见,这熙河邸店大堂之中,摆着七八张桌子,每一张都坐满了人。

邸店内的夥计与酒博士丶厨娘们,端着餐食与酒水,来回奔走。

在阁楼上,更是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

显然,阁楼上的酒席与客人比大堂更多。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