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请修长城并编练蓟辽兵马疏》
女真人?
苏泽皱眉,从装扮上看,跟在队伍后面的应该就是女真人了。
如今大明在辽东采取的政策,主要还是以夷制夷,对很多女真部落都进行了册封,还颁发敕书和他们交易,谭纶带一些女真人回京倒是也正常。
但是苏泽对女真人本能没有好感,也不赞同这种姑息养奸的政策。
看了热闹,苏泽就回到詹事府上班去了。
谭纶作为兼领的兵部侍郎,回京述职,首先要去拜见本部长官,也就是兵部尚书霍冀。
霍冀在兵部大堂接见了谭纶,谭纶又将身边的武将引荐给了霍冀。
「大司马,这是辽阳总兵李成梁,此番苏子河大捷,就是李总兵的功劳。」
霍冀只是微微点头,但是李成梁对他行了一个参拜大礼,脸上满是激动的神色。
谭纶领着他来见霍冀,已经算是破格了。
论职位,李成梁不过是一个总兵,还是武将,在大明这种体制下,兵部尚书的一句话,就可以决定无数总兵的前途命运。
霍冀能记住这个名字,已经是李成梁这次入京最大的收获了,两位高级文官交谈,他不敢多听,直接走出门外,自愿当起了看守。
谭纶觉得有些丢脸,兵部节堂是普通人敢擅自靠近的吗?需要你一个总兵当看守?
霍冀也对一个辽阳总兵没什麽兴趣,他对着谭纶说道:
「子理啊,如今的朝局和前朝不同,你只要实心用事,必然有出头之日。」
霍冀其实和谭纶也算是老上下级关系了,以前谭纶在地方上协助胡宗宪抗倭,谭纶就是胡宗宪联络兵部的纽带,那时候霍冀就是负责后勤的兵部侍郎。
后来胡宗宪倒台,谭纶出身进士,算是清流一派,勉强没有被清算,但是也被边缘化到四川任职。
霍冀这句话,其实就是告诉谭纶,如今朝堂和前朝严嵩当权不一样,不要想着在京师钻营送礼,而是要好好做出政绩来。
谭纶自然一下子明白了霍冀的意思,他连忙说道:
「大司马,这次下官来京师,除了面陛述职外,就是为了整顿蓟辽防务。」
说完这些,谭纶掏出一份奏疏递给霍冀。
霍冀看完了奏疏,皱着眉头递还给谭纶,说道:
「你所奏之事,非是兵部能独断的。」
「不过本官可以给你指条路,今日下衙后,你去找苏子霖。」
谭纶这次能复起,都是因为苏泽的《平戎策》,苏泽也算是他半个举主,本来谭纶也是要去上门拜访的。
何况他的老友徐渭也在苏泽府上做幕僚。
但是谭纶没想到,霍冀竟让他拿着奏疏去找苏泽?
不是,霍大人您才是兵部尚书吧?
当然,作为一名老练的官员,谭纶没有多问,只是默默地拿回了奏疏。
接下来谭纶又去通政司,递上了请求陛见的奏疏,再向内阁投了帖子,请求阁老的召见。
当然,并不是所有回京的大员,都能得到皇帝和阁老们召见的。
前阵子大明的焦点都在宣大,谭纶这个蓟辽总督上任后也没有什麽存在感,比较大的战事就是辽阳附近的女真人叛乱,然后被李成梁带兵驱逐了,但是战果也就是斩首几十枚,和戚继光在东胜卫的大胜没法比。
等这些事情忙完了,也到了下衙的时间。
天色刚刚黑,谭纶就换上了普通儒衫,领着李成梁等在了张居正的府前。
苏泽虽然在《平戎策》推荐了谭纶,但谭纶的正式调任,是刑部尚书毛凯在阁部会议上力荐,又是张居正赞同才通过的任命。
刑部尚书毛凯站队张居正,所以谭纶真正的举主是张居正,等到下衙后他就亲自来张居正府上拜会。
「谭公,咱们就这麽空手来拜会张阁老,合适吗?」
李成梁站在谭纶身侧,心虚的问道。
谭纶有些后悔带这个粗人来京师,原本是看他在辽东骁勇善战,却没想到是个政治上的白痴。
你要是大箱子小箱子送到张居正府上,你看看明白张阁老会不会弹劾你。
张居正对于谭纶还是很重视的,送上拜帖不一会儿,管事就开门将二人迎接了进去。
走在张府,没见过世面的李成梁连连感叹,引得路过的仆从都躲避,领路的管事更是露出鄙夷的目光。
谭纶更加后悔带着李成梁,好不容易来到张居正的书房前,谭纶不敢再让李成梁进去丢人,留下李成梁独自进入张府书房。
「拜见张相公。」
谭纶比张居正还要早一科中进士,但是他的科场名次靠后,没有能进入翰林院。
这之后谭纶靠着军务不断升迁,算是走上了文官的「非主流」道路。
后来因为抗倭战争平步青云,但又因为胡宗宪的事情被朝廷雪藏。
谭纶明白权力的可怕,所以面对小自己五岁的张居正,谭纶礼数周全,不敢得罪这位当朝三辅。
不过出乎谭纶所料,张居正却十分的客气,嘘寒问暖了半天后,眼见气氛到了,谭纶将自己的奏疏递给张居正。
鲸油灯下,张居正翻看了谭纶的奏疏,看完之后他说道:
「这件事子理(谭纶字)兄和大司马谈过了吗?」
谭纶说道:
「大司马说这等军国大事,兵部不能独断。」
张居正看着谭纶道:
「然后呢?」
谭纶愣了一下,还是老老实实的说道:
「大司马让我找苏子霖。」
张居正罕见的露出笑容,他将奏疏还给谭纶说道:
「那我也是这句话,子理兄去找苏子霖吧。」
「?」
等到从张居正家出来,李成梁凑上来问道:
「谭公,我们现在去哪里?」
谭纶懒得多说,挥挥袖子说道:
「跟我走。」
——
等到苏泽接到门房的通告,看着谭纶的拜帖,疑惑的看向徐渭。
举主之说,其实是官场的一种上下级人身依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