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繁体版 简体版
格格党 > 大唐协律郎 > 第162章 孰能更胜一筹

第162章 孰能更胜一筹

第164章 孰能更胜一筹

宁王自圣人手中接过这诗篇后,先是快速的浏览一遍,顿时也面露惊异之色。

他身份尊贵丶地位超然,门下同样多有词学才士往来,因此本身的文学鉴赏能力也是不俗,见张岱这麽短时间内就创作出一首端庄典雅的应制诗作,也是不免对这少年的才华有了一个更加深刻与直观的感受。

同时他也很快便留意到被张岱所涂抹的那个「尧」字,心内自是下意识的咂摸「尧天」与「皇天」哪一个词用在此处更好。

尧天因有典故可循,用在这里无疑是更加的端庄且不失含蓄,至于皇天则过于直白浅显,从整首诗的格调而言,明显是不如尧天合适的。

宁王也见到张岱临时提笔修改,还以为其人临时又有了什麽神来妙思,结果改完之后,非但时间落后于舞蹈,就连诗作也不如未改前好,并犯重字,实在是有点弄巧成拙了,怪不得圣人直称以「拙作」。

凭心而论,即便是经过一字的修改,这一首诗也不能说是坏,但若加上少年画蛇添足的拙劣行为,则就不免让人唏嘘。

所以宁王在品味一番后,嘴角也不由得微微翘起,暗自惋惜若非此节的话,哪怕他心中对张岱仍有成见,也不得不承认少年才思敏捷,并不是自家儿子舞上一曲便能胜之。

明明这小子已经构思出如此端庄典雅的诗作,却偏偏改字自误,他难道就觉不出原本的尧天更合适?

想到这一点,宁王便抬头瞥了张岱一眼,见少年神情恬淡丶并不是那种因为胜负心重而乱了方寸的局促神情。

他思绪陡地一转,仿佛意识到了什麽,脸色也是骤然一变,下意识转头望向圣人,适逢圣人也正望着他并笑语问道:「大哥对此可有什麽斧正指点?」

宁王连忙摇头,尽管他心内思绪仍然梳理未清,但多年来的谨慎经验告诉他,拿不准的事情便尽量不要议论评价。所以这首诗好还是不好,他也不置一词,只是又将之递还给圣人。

「阿弟也看一看,你等都传看一下。」

圣人微笑着接回这诗篇,转过头去又让宦者递给下席的薛王,并示意诸席皇亲国戚都传看一下。

他明明可以让侍者在殿中吟咏几遍,这样所有人都能一起听到诗作的内容,但他却并没有这麽做,但却选了一个比较麻烦的方式,让人将这书写诗作的纸张传看一遍。

圣人或许一时间没有意识到这麽做有点麻烦,但或者也是想让这些人看一看纸张上的涂抹痕迹。

他既没有明说,也没有暗示,只是瞧着殿内众人将此进行传看,偶尔还与惠妃或是宁王交谈几句,对此也只是一副浑不在意的模样。

张岱瞧着皇帝这副姿态,心里也不由得暗叹一声,这货在晚年彻底放纵自我之前,其实内心里也有不少压抑和苦闷吧?

寻常人交际接受友人的馈赠,固然能够加深感情,但若频频提起丶张嘴就要道谢,再好的感情也免不了要变质,会让接受馈赠的人有一种亏欠感,乃至于渐渐疏远那曾给自己厚赠的人。

这世间还有比天下丶比皇位更厚重的礼物吗?凭心而论,玄宗这个皇位也不算是谁推让给他的,是他自己凭着自己的努力奋斗争来的。

李宪就算不让,又有什麽办法?他甚至都不如李建成有资本!

所以他推让储位,也无非只是救了自己的命而已。假设他不肯让,他就是扰乱社稷的祸根,北门将士们先砍了韦氏再砍他,谁会嫌累?

对玄宗自己而言,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为了法礼伦情,自己就要生生认下这麽一个大债主,礼遇备至的供着这麽一个活祖宗,他能一直心平气和的看待这件事?

张岱这样的想法固然是有点小人之心,起码李宪这一生过得富足安乐,玄宗待其也是有始有终,甚至死后还追封让皇帝。

但就算他是小人之心,他否认宁王让位对社稷的贡献,认为当今圣人理所当然的就应当继承大统,这难道有错?

他又没有经历过武周时期与中宗年间的诸多动荡,生来就在开元年间,只拜今上丶不言前辙,谁要觉得他这看法不对,你来圣人面前跟我讲讲历史?

不过这一层意思也是比较隐晦,除了一些心思过于刁钻阴沉之徒,倒也不是人人都能敏锐感知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