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繁体版 简体版
格格党 > 西游:长生仙族从五行山喂猴开始 > 第二百三十五章 广立庙宇,紫羚之死

第二百三十五章 广立庙宇,紫羚之死

第235章 广立庙宇,紫羚之死

自从那「黄天当立」四字一出,天下风向便骤然易了。

那曾如有天助丶所向披靡的黄巾大军,一夜之间,像是被天意抽走了后劲,变作人人得而诛之的过街鼠。

曾经传得神乎其神的「天兵下援」「符水镇军」,也渐渐无声无息,反倒是处处传来他们倒霉的奇事。

「听说了麽?豫州那支主力攻城时,城后那座老山,整座山崩,把大军埋了半截。」

「荆州那边更怪,数万黄巾渡江,江心忽然倒灌,起了几丈白浪,几船人家连家当一并被吞了个精光……」

这等真假参半的消息,都是姜义偶尔闲坐灵素祠外,听往来樵客丶货郎七嘴八舌捎来的。

乱世消息多得像飞絮,一阵风又一阵风地飘来。

如今局势瞬息,万象翻新。

连姜义在阴司为官的儿子姜亮,也不敢再像往日那般清闲。

身为长安城隍感应司的都司,他不再常来祠堂与父聊天。

除非趁回村送些赈济物资,余时便坐镇庙中,盯着辖区。

哪怕是一缕微怨,或是一丝风吹草动,亦须立刻处置,恐慢一分,便出大乱子。

黄巾军失了天时,天下的风气,也忽然就活了。

这头脚才退,那头便有义军冒起,打着「讨黄」旗号,星星点点地燃遍诸州。

起初不过三五成群,呼喝几声壮胆;

可没多久,火势便连成一片,烧得天边都亮。

几月光景,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村头那株老槐,从滴翠到深绿,又被秋霜熏出几分焦黄的边儿。

风一冷,叶子落得比往年都急。

这日,来个挑担的货郎,路过两界村。

满脸风霜,脚底尘土未乾,一落座就神神秘秘地压了声:

「听说没?那位天公将军,大贤良师……死了。」

死得极怪,死于一场说不清道不明的病。

前一夜还在号令三军,次日清晨,便断了气。

一代「活神仙」,符水能救万民,结果到自己身上,却连个来由都医不出。

几个月前,说出这话怕是要挨板砖,如今却没谁惊讶。

围在茶摊边的老农,只咧嘴啐了口唾沫:

「嘿,这算啥稀奇?那厮逆天行事,本就是妖人。老天爷收他,迟早的事。」

「死得好!死得其所!」有人接茬,语气里竟还有点畅快。

曾几何时,这「大贤良师」四字,在村民嘴里还带着敬意。

如今,却成了个不祥的字眼。

太平道也像落水的石头,一路往下沉,从「救世义军」,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妖教」。

姜义听着四下义愤填膺的议论,只是微微一叹,没再开口。

世道如潮,那声浪起得急,退得也快。

大贤良师一死,那面「黄天当立」的旗号,也跟着偃了风。

昔年遮天蔽日的气势,到此竟如晨雾散尽,连声响都没留下。

黄巾军节节崩溃,势头一泻千里。

那八州之地,昔日被黄巾遮盖得严严实实,如今一寸寸露出旧模样。

尘土飞扬间,各路义军趁势而起,收复失地。

而那些早年被太平道逼得封山避世的道门,也陆续出关。

一个个从洞天福地里探出头来,争着抢那被太平道空出的香火信众。

只是,这诸派之中,有一支来得特别快,也特别稳。

前脚黄巾军的靴印还没凉,后脚他们的粥棚便已搭起。

锅里米粥翻滚,热气蒸腾,白雾缭绕。

这一口浓粥,胜过多少灵丹妙药,抚得流民们眼里都泛了光。

粥棚旁头,几根木桩已先落地。

吆喝声里,车车石料丶木料推来,叮叮当当,一派热闹。

新庙初建,牌匾早挂,大大方方五个字:

虺狩神将庙。

那一帮青布短衫的小厮,手脚麻利,口舌也利。

一面舀粥,一面在人群中轻轻说道:

「这虺啊,便是那蝗虫成精。如今能得太平,都是这位虺狩神将显灵,降法收妖。」

他们不谈大道,不说玄理,只讲这人听得懂的实在话。

粥暖腹,话入心。

这些年,天下被那蝗灾折腾得苦不堪言。

田里寸草不生,仓里米无一粒,许多人家,眼见活不下去,竟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

如今忽听得有位「剿灭蝗灾丶救济苍生」的正神显灵,心头那点枯火,便又被一点星光点燃。

一碗热粥下肚,暖的不只是胃。

那一口香气里,夹着的是劫后馀生的甘甜。

于是众人纷纷叩首,感激涕零。

有人信了,有人传了,再有人磕了头。

就这般,一碗粥,一座庙,一个故事。

「虺狩神将」四字,便随着那收复失地的风声,一州一府地传开。

比最快的军报还要早一步,传遍了神州。

听着外头人声鼎沸,传得越来越神乎,姜义心里,自然也有几分宽慰。

只是,外头的热闹,终究是外头的。

自家的清冷,还是自家的。

这些时日,他的修行依旧老样子。

那团火浊在心坎里,不急不躁,不化也不走,像是赖上了他。

这日清晨,天边才泛起鱼肚白,姜义便早早起了身。

不走门路,只身一晃,悄无声息地落在了院后一株灵果树顶。

露水打湿衣角,凉丝丝的。

枝头十几只灵鸡,羽毛光亮,神态悠然。

有的理羽,有的半眯着眼望日出,模样倒也颇有几分仙气。

姜义寻了个舒服的姿势,盘膝坐下,学着它们的样子,同那群灵鸡一块儿,对着天边初升的光,静静地呼吸。

他是在试着,吸纳那天地间第一缕朝阳紫气。

毕竟那朝阳之气,本就是火,而且是极高一层的火。

天边微白,东方那一抹紫霞氤氲开来,如烟似雾,只一瞬,便散了。

身旁那几只灵鸡却像是赴宴似的,齐齐昂起头,喉间低低咕咕作响。

那一道道凡人肉眼难见的紫气,被它们一口口啄入腹中,仿佛吞的是露,饮的是霞。

片刻后,几只灵禽俱是神采奕奕,羽翼流光,比先前更亮几分,显然是得了莫大好处。

姜义依着《朝阳紫气炼丹法》的口诀,吐纳半晌,却是味同嚼蜡。

那朝阳照在身上,倒的确暖得恰好,暖到老骨头都松软了几分,除此之外,便再无他物。

又一次无功而返。

他缓缓睁眼,见旁边那几只灵鸡正神气十足地理毛,毛光水滑,眼角似笑非笑,倒像在讥他笨拙。

姜义不恼,只眯眼瞧了会儿,心里却生出个古怪念头。

既然当初村人能借着食肉,化去那血禽丹里的气血之力,

那自己,是否也能以相同法子,受用这几只灵禽体内,炼得妥帖的朝阳紫气?

这念头一起,他的目光便不由自主,在那几只灵鸡油光发亮的背上,来回转了两圈。

几只灵禽被他瞧得心里发毛,扑棱棱地抖翅,一副随时要跑路的模样。

正此时,灵树林的气息忽地一晃。

有一缕熟悉的香火魂气,自虚空中缓缓浮起。

姜义眼底的那点打算登时敛去,神形一动,飘然下了树梢,

落地时,连一片叶子都没惊。

果不其然,自家那小儿姜亮,正一身墨色官袍,立在树下,束手而候,神情恭肃。

「外头都忙完了?」

姜义拍了拍衣角,语气随意。

姜亮闻言,苦笑着摇了摇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